水利百科

薪炭林

编辑
所属类别:水土保持措施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薪炭林
外文名称:

以生产燃料(包括薪材和木炭等为主)而培育和经营的天然林与人工林。在人类大量采用煤、石油及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以前,木材是主要能源,最初取自天然林,后来逐渐营建和经营人工薪炭林。

概述

到1995年,全世界几乎一半的人口以薪材为主要能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2/3以上的人口仍以薪材为主要燃料。全世界薪材消耗量占全部木材消耗的一半,1994年全世界薪材消耗量为18.7亿m3,发展中国家薪材消耗量占全部木材消耗量的80%。全世界目前仍存在着严重的薪材短缺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据统计全世界缺柴人口达到10亿以上,其中80%为乡村居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5年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调研表明:有21个国家薪材能源供应占总能源供应的75%以上。中国薪炭林发展历史悠久,从“六五”计划起,薪炭林建设被列入全国造林计划和国家农村能源综合发展规划。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89~1993年),中国薪炭林(乔木林)资源面积为428.9万hm2,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2%。

中国薪炭林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是:“九五”计划期间开始启动并全面推进“森林能源工程”,计划用20年的时间,在中国严重缺柴地区大力发展能源林,增加森林能源基地1 200万hm2,使提供能源性资源的森林总面积达到1 670万hm2,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0%,从而建立起布局科学、结构合理、高效多能的森林能源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广大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引导山区农民走绿色致富之路,实现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新技术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与利用,用可再生能源来不断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为使中国尽快进入清洁能源的新世纪奠定基础。“九五”期间增建266.9万hm2森林能源基地,使提供能源性资源的森林总面积达到700万hm2;2001~2010年期间再增建600万hm2森林能源基地,使提供能源性资源的森林总面积达到1 300万hm2。2010年以后,根据需要再适当增建一些能源基地,关键是已有基地的提高和利用技术开发。

主要类型

①栎类薪炭林,包括蒙古栎及辽东栎、槲栎林及锐齿槲栎林、麻栎及栓皮栎、白栎、茅栗灌丛林等5个亚类;②松类薪炭林,有樟子松、油松、赤松、云南松、马尾松等5个亚类;③豆科薪炭林,包括刺槐、铁刀木2个亚类;④杨柳类薪炭林,包括杨树和柳树;⑤条类薪炭林,有酸刺(沙棘)、柠条、沙拐枣、柽柳、紫穗槐和桑树等6个亚类;⑥杂灌丛薪炭林,包括锦鸡儿、山杏、胡枝子、榛子、胡颓子、梭梭、马桑、黄荆、映山红和桃金娘灌丛等10个亚类。

培育与经营技术

(1)经营方针。薪炭林的经营要求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能源和多种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所以短轮伐期、高产量、多用途和永续利用应是现代薪炭林的经营方针。

(2)树种选择。根据一些国家营造薪炭林的经验,树种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生长快、产量高、繁殖易、樵采周期短;②萌芽力和根蘖力强;③多功能,多效益;④抗性强,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⑤优先选择豆科等能固氮、改良土壤的树种;⑥易燃,热值高,燃烧时无火花或有毒气体。

(3)造林地选择。应充分考虑薪炭林周期短、适应性强、樵采频繁、地力消耗大等特点。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地势平缓、阳光充足、交通便利的宜林地。

(4)造林密度。一般要求高密度(6 000~10 005 株/hm2,密者可达15 000 株/hm2),使其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土地潜力,做到因地制宜。

(5)配置技术。薪炭林实行适宜的混交,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群体抗性,又能长短结合、一林多用,常用的混交方式有针阔混交、乔灌混交、深根与浅根混交、速生与慢生混交、喜光与耐荫混交、固氮与非固氮混交等多种形式。

(6)作业技术。根据薪炭林的经营目的和树种特性确定作业方式。如培育薪柴兼有水土保持作用的林分可实行矮林作业,以培育薪炭林兼农用小径材为主的林分可采用中林作业,以培育用材为主兼修枝取薪炭材的林分可采用乔林作业,四旁树木兼获取薪炭材的可采用头木作业等。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