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河

  • 欧洲第一大河。发源于俄罗斯莫斯科西北部的瓦尔代丘陵,向东北流至雷宾斯克,转向东南流,至古比雪夫折向南,流至伏尔加格勒后,向东南注入里海,沿途接纳200多条支流,重要支流有右岸的奥卡河,左岸的卡马河(见图)。伏尔加河是一条平原河流,全长3 688 km,河源海拔仅228 m,距河源不远的勒热夫海拔降到162 m,以下3 000多km的河段总落差只有190 m(里海海面低于大洋水面28.5 m),干流平均比降为0.007%,流速缓慢,河道弯曲,河中多沙洲和浅滩,两岸多牛轭湖和废河道,沿途流经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伏尔加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上游气候湿润,年降水量500~600 mm,径流量大;下游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只有200~300 mm。春季的融雪水是主要的补给来源,最大流量出现在春季,春季的径流量占全年的50%以上。每年11月末开始封冻,翌年4月解冻,封冻期约100~140 d。流域总面积138万km2,占东欧平原总面积的1/3。年入海水量2 520亿m3,占里海来水总量的70%。右岸支流奥卡河发源于中俄罗斯高地,向东北流至下诺夫哥罗德市附近汇入伏尔加河,河长1 478 km,流域面积24.5万km2,河口年平均流量1 230 m3/s。左岸支流卡马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西坡,至喀山城以南汇入伏尔加河,河长2 030 km,流域面积52.2万km2,流域内森林茂密,水量丰富,河口年平均流量为3 760 m3/s。伏尔加河自古比雪夫以下直至河口,在1 000 km的下游河段内有少数短小支流,来水量很少。伏尔加河的航运发达,干支流可通航水道总里程达1.7万余km,承担俄罗斯全国航运总量的2/3,是俄罗斯内河航运的主干道。通过列宁伏尔加河—波罗的海运河可到波罗的海;经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与白海相通;沿莫斯科运河可达莫斯科;通过伏尔加河—顿河运河沟通亚速海和黑海。大型河港有特维尔、雷宾斯克、雅罗斯拉夫尔、下诺夫哥罗德、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新古比雪夫斯克、萨拉托夫、卡梅申、伏尔加格勒和阿斯特拉罕等。伏尔加河流域各河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1 200万kW。伏尔加河和卡马河上已建成的11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1 355 MW,年发电量为399亿kW·h。其中以伏尔加格勒水电站装机2 563 MW为最大,其次为古比雪夫水电站装机2 300 MW。 伏尔加河水系示意图 300多年来,伏尔加河曾发生过20次灾害性春洪(其水位比多年平均水位高出11 ~13 m),其中以1908、1909年和1926年为最大。1908年卡马河卢加站实测洪水流量为12 626 m3/s,受灾地区遍及伏尔加河上中游,受灾人口超过5万,农田一片汪洋。为了抗御洪水灾害,在伏尔加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807座,总库容1 900.8亿m3,有效库容906亿m3,其中以古比雪夫水电站库容580亿m3为最大。

青海湖

  •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古称西海、仙海、鲜水,又名卑禾羌海,北魏时称青海,清代后期始有青海湖名,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或蓝色的海。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系断裂陷落而成。流域总面积29 661 km2。当湖水位海拔3 193.59 m时,湖水面积4 282 km2,蓄水量739亿m3。在湖水位海拔3 197.36 m时,曾测得最大湖水深度32.8 m。流入青海湖的大小河流40余条,其中较大的有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等(见图)。多年平均入湖地表径流量16.12亿m3,为降水和冰雪融水混合补给。湖中有海心山、沙岛、鸟岛(参见彩图Ⅰ—64、65)及三块石等岛屿,岛上栖息着众多的候鸟;湖内产青海湖裸鲤,习称湟鱼,为中国西部的水产佳品;湖滨为草原,是良好的天然牧场。青海湖流域曾是中国羌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战略地位重要,古文化遗存丰富,畜牧业发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业和工业都有较大发展。青海湖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名胜古迹,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学者和旅游者前来考察研究、观光旅游。千余年来,青海湖湖水位呈缓慢下降趋势,据观测平均每年下降0.1 m左右;湖水咸化也日趋加重,至1987年湖水含盐度已达14.7 g/L。流域内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趋势也十分明显。青海湖水位的下降和环境的恶化,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在研究对策。 青海湖水系示意图 Ⅰ—64 青海湖鸟岛董保华摄 Ⅰ—65 青海湖鸟岛鸟群郭志伟摄

《联合国水会议宣言》

  • 1977年3月在阿根廷马德普拉塔(Mar del Plata)召开的联合国水会议,发表了《联合国水会议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的主要精神是通过合作开发,共同享用水资源。联合国水会议的目的是:交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经验;审议新技术;鼓励在水领域中进一步合作;探讨水资源规划和开发中的经济、行政和技术问题;研究制定水政策,避免在20世纪末发生全球性水危机。参加会议的有116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联合国有关机构和组织,跨政府组织,58个非政府组织以及几个解放运动组织的代表。提交会议的文件有:会议背景报告,联合国各个组织的报告,5个地区会议报告,合作建议“马德普拉塔行动计划”,秘书处专门报告以及各国代表的报告共250篇,另有技术报告215篇。这些报告的内容涉及水政策和规划目标、可用水评价、水质、水管理、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技术研究与开发、环境和卫生、洪水损失、防止干旱和水资源的利用等。《宣言》对进行地区合作、国际合作、资金筹措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地区合作有关国家与地区应采取合作措施,提供水资源的基本数据,筹建相应的机构。共有水资源的国家,在国际机构和其他组织的协助下,按有关国家的要求,审议共有水资源现行的和可能的管理技术措施,制定协调开发计划和协议。合作领域可包括规划、管理和预报等。合作的方式包括:①共同研究并提出报告;②建立有关的联合委员会;③实施联合教育和培训计划;④交流经验;⑤与有关政府协商,提供设备、资金和人员;⑥勘测水资源;⑦交换管理资料;⑧合作控制水污染并探索各种合作途径等。国际合作国际间合作开发共有水资源,必须建立在各国平等、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并以平等利用共有水资源作为促进团结和合作的手段。建议的内容包括:①国际法律委员会首先汇编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②在未达成协议之前,按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开发和管理共有水资源;③敦促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和有关专家,加速编制环境方面的工作原则草案,作为各国保护和开发共有水资源的准则;④联合国成员国应遵守经济社会理事会1033号决议,实施有关建议;⑤重视国际水法专家的作用;⑥交流按法律程序解决有关争执问题的经验;⑦充分利用联合国系统,收集资料与交流经验。资金筹措《宣言》建议对水资源的开发应加速资金的周转并给以长期优惠条件。富裕的国家应在自愿的基础上对跨地区、跨政府经营给予支持,并建议各国动员国内财源,使用当地人力、物力和工艺,减少工程投资,并支持投资少、见效快的民办水利工程。同时呼吁国际机构,例如世界银行及地区的开发银行为其负责地区的工程筹措资金,协调开发计划的政策和活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宣言》建议发展中国家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加强合作。合作方式有:①建立信息机构;②专家互访;③确定开发地区的先后顺序;④举办示范工程;⑤鉴定技术合作项目和开发计划,实行人员培训和技术转让;⑥研制廉价的设备和工艺,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宣言》的精神对以后的国际水资源合作,完善水资源管理产生了长期的影响,根据“马德普拉塔行动计划”,1981年发起了国际饮水供应和卫生十年。以联合国水会议为起始,经过1992年国际水和环境会议发表并在同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原则的努力,并日益取得共识。

《南非共和国水法》

  • 南非共和国议会于1998年颁布新的水法。其内容包括解释和基本原则、水管理战略、水资源保护、用水、财务条款、部长和司长的一般权力和责任、流域管理机构、用水户协会、咨询委员会、国际水管理、国家水利工程、坝工安全、进入土地和对土地的权利、观测评估和信息、投诉与争端的解决、违法行为及其纠正、一般条款和过渡条款,共计17章164条。该法的基本原则是可持续性和公平公正用水,这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指导原则。该法规定:国家水资源战略的拟定,应当能为全国范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控制提出一个整体框架,为水在地区级、流域级和在一个确定的水资源管理区内进行管理提供框架。其内容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控制的策略、目标、计划、准则和程序,以及在体制上的安排。各流域管理战略应与国家水资源战略相协调。中央政府对水资源管理负有全面责任和拥有充分权限,水与森林部部长代表国家,在履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配、保护和获取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水与森林部应当按照水资源分类体系的要求,确定水资源的等级和水质目标,以便在保护水资源和使用水资源之间能够尽量达到平衡。同时按照所确定的水资源的等级,确定其水的基本需求储备量和生态储备量,并予以公告。凡拥有、控制或占有土地者应当负责采取措施防止水资源污染,否则由流域管理机构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所需费用由责任者承担。对排污者和防治污染的受益者,可以征收排污费。当事人有权在水法许可的范围内申请用水,除现有合法用水、一般授权的许可用水或主管当局认为可以放弃特许的用水(仅限于特定的水源地,指定类别的人员,在规定的地理区域或时间)以外,其他用水一般均须申办许可证。对于缺水地区,或可能很快处于缺水的地区,或必须对目前主要的用水重新审查以实现公平公正用水的地区,主管当局可以要求人们必须申办用水许可证。水主管机构可以授权给申请人以灌溉用水权,并允许其按照水主管机构确定的条件,将该项用水的一部分或全部暂时地转让另一处地产上使用。水与森林部在与公众咨询商讨后,为一些不同地区、不同的用水户制定出有区别的水价政策。用水水费应当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用于为实现公平有效分配水源的费用;用于保证遵守规定标准和水管理执法的费用。水与森林部有责任对全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实施管理或授权管理。由部长确定流域管理机构的设立及其权力和责任。流域管理机构是一法人团体,其基本职责包括对水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和咨询;制定流域开发战略和规划,并加强实施协调;促进社会团体参与辖区内水资源的管理工作等。其费用由国家从各水资源管理辖区内所征收的水费项下拨给,或从其他资金中解决。按照该法的规定,可以建立水法庭。水法庭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在南非共和国各个省拥有审判权。此外,该法还对用水户协会、国际水管理、国家水利工程、坝工安全、全国水资源信息系统、投诉与争端的解决以及违法行为及其处罚等方面作了规定。

《西班牙水法》

  • 西班牙议会1985年第29号法案通过,于1985年8月2日由西班牙国王批准施行。该法包括前言、绪论以及国有水产业,国家水管理,水资源规划,水源的使用,水的保护和内陆水的水质,用水与财政问题,违法行为处罚与裁决7个部分,共16章113节。该法指出,水是一种并不充裕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是必不可少的。在取水用水时必须注意做到不破坏环境和资源本身,通过水法管好水资源,达到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国有水产业包括地表水和可恢复的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水库水体等。对河床、河岸、河边区、湖泊、洪泛区及地下含水层等范围作了界定。国家水管理政府对江河湖泽及地下水等国有水产业管理的原则为:统一管理,用水户参与,节约水源;尊重流域管理;控制水源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由国家水行政部门、各自治区、流域机构和用水单位代表等组成国家水咨询委员会,是全国水事务的最高咨询机构。凡超出一个自治区界线的江河流域,建立流域机构,在行政上挂靠于西班牙公共工程与区划部,在职能上享有水法规定的独立自主的管理权。流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编制、修订和执行流域规划;管理控制用水,发放用水许可证;设计、施工和开发工程项目等。对流域机构体制与管理作了具体规定。水资源规划力求用最合理的方法,做好满足用水需求的工作,以平衡和协调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水资源开发,达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质的目的。流域水资源规划由流域机构编制,国家水资源规划由公共工程与区划部会同有关水部门编制。对水资源规划的内容和审批作了规定,批准的水资源规划属国家文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水源的使用水源的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可以依照现行法律和法规取用河流的地表水,以供生活使用及牲畜饮用。用水要申办用水权,由政府发放用水许可证和特许证。用水权可以转让,但必须经过报批。用户联合委员会由同一水源取水的用水户组成,经流域机构批准,按用水制度实施用水。水的保护和内陆水的水质水行政部门管理地表水水质、地下水水质,防止污染;可能污染水产业的活动,事先要报批,并由政府发放废弃物排放许可证;政府有权停止未经许可的排放活动;对净化水的重复利用和湿地保护作了相应规定。用水与财政问题凡使用国有水产业的水要交纳一定费用;凡从国家出资修建的水利工程中受益的用水户,应交纳使用费和维修费;经批准的污水排放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由造成污染的单位承担。违法行为处罚与裁决凡有破坏国有水产业、擅自引水、擅自排放废污水导致水质恶化等违法行为,按法律可分为轻度的、不太严重的、严重的和非常严重的四种类型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流域机构负责审批轻度违法和不太严重违法两种处罚,公共工程与区划部负责对严重违法的审批,非常严重的处罚由西班牙部长会议决定。当违法行为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时,主管部门应将此案移交审判机关处理。

国际水办公室

  • 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进行专业培训、信息交流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前身是1976年创立的利摩日水研究院(Water Institute of Limoges )。1991年经法国政府批准,与法国水研究协会(French Association for Water Studies, AFEE)和国际水资源管理培训中心 (International Training Centre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CEFIGRE)等合并,成立国际水办公室,法文为Office International de L'eau,OIEau。国际水办公室为非赢利性机构,其宗旨是通过专业培训、信息交流和其他各种活动提高世界各国的水管理水平。它致力于联络法国、欧洲其他各国以至全世界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合作伙伴,以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合作网。这些合作伙伴可以是政府的也可以是私人的,包括双边或多边合作机构、政府部门、水有关的机构、地方社团、大学、工业学校、研究中心、土地开发公司、供水商和专业人员、工业企业家、专业协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该办公室由24人组成的董事会管理,董事由各成员单位推荐经全体成员大会选举产生,再由董事会选举产生董事管理局。管理局由主席、副主席、秘书和司库组成。办公室主任由董事会任命,负责日常工作。在利摩日和苏太兰设有培训和信息服务部,在索菲亚—安悌坡利斯设有国际合作部。协会通过下设的法国国家水专业培训中心和法国国家水信息中心开展培训、信息交流、组织国际会议及其他活动。会刊名《国际信息》(International News)。至2000年,国际水办公室已有来自世界各国成员单位149个,其中法国114个,其他国家成员单位35个。网址:http://www.oieau.fr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阿拉伯河

  •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阿拉伯河水系示意图 西亚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知名大河。阿拉伯河有两源: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土耳其中东部的埃拉泽市东南托格罗斯山南麓的果勒秋克(Golcuk)湖,流向东南,经迪亚巴克尔市、巴特曼市,后经叙利亚东北边境进入伊拉克,继续向东南流,经摩苏尔、巴格达、阿马拉等城市,至古尔奈,与幼发拉底河汇合。从源头到古尔奈,河长2 045km,流域面积37.5万km2,年平均流量1 150m3/s,年径流量366亿m3。底格里斯河主要支流有土耳其东部的比赫坦河、伊拉克境内的大扎卜河、小扎卜河、阿贾姆(Adhiam)河、迪亚拉河及卡尔黑(Karkheh)河等。幼发拉底河有两源,正源卡拉苏河发源于土耳其东北部的埃尔祖鲁姆市以北,河流由东向西南方向流入凯班水库;另一源为穆拉特河,发源于土耳其中东部安纳托利亚高原内托罗斯山脉的北麓,向西流入凯班水库,两源之水经凯班水库调蓄后,向西南流,经叙利亚后转向东南,进入伊拉克境内,途经拉马迪三角洲、哈巴尼亚洼地、哈马尔湖,在古尔奈与底格里斯河汇合。从卡拉苏河源到古尔奈全河长2 750km,流域面积44.4万km2,年平均流量1 030m3/s,年径流量324亿m3。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在古尔奈汇合后称阿拉伯河。阿拉伯河东南流,接纳来自伊朗境内的卡伦河,至法奥附近,注入波斯湾(见图)。阿拉伯河干流河长193km,古尔奈以下流域面积23.1万km2。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阿拉伯河总流域面积105万km2,自幼发拉底河至阿拉伯河全长2 943km,入海年平均流量约1 500m3/s,入海水量473亿m3。流域内气候多样,北部温和,南部荒漠燥热,上游土耳其境内年降雨量500~1000mm,下游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不足200mm,下游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mm。由于河道携带大量泥沙,河口段不断沉积,逐渐形成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rmia)平原,是文明古国巴比伦的发祥地。早在4000年前,当地居民就从两河干流引水灌溉,把干旱的土地变为富饶的粮仓。现有主要灌溉工程:哈布尔河工程,灌溉面积10万hm2;塔布瓜水库灌区,灌溉面积64万hm2;塞格拉威亚工程,灌溉面积22.5万hm2;希拉—迪瓦尼拉—达加拉工程,灌溉面积31.2万hm2;库特坝引水灌溉工程,灌溉面积136.5万hm2;达尔马工程,灌溉面积10万hm2;下迪亚拉灌溉工程,灌溉面积35万hm2。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20世纪中叶以来,水能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已建大型水电站有:土耳其境内的凯班水库,库容306亿m3,装机1 330mW;卡拉卡亚(Karakaya)水库,库容95.8亿m3,装机1 800mW;阿塔图尔克(Ataturk)水库,库容485亿m3,装机2 400mW;叙利亚境内塔布瓜(Tabqa)水库,库容140亿m3,装机800mW;伊拉克境内的哈迪萨(Haditha)水库,库容82亿m3,装机570mW。底格里斯河巴格达以下,幼发拉底河希特以下均可通航。阿拉伯河沿岸,有伊拉克的巴士拉(Basrah)和伊朗的阿巴丹(Abadan)等港口城市。由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水量不能满足沿岸国家对水的需求,用水分配的矛盾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