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中国古代排水

编辑
所属类别:中国水利科学技术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排水
外文名称:

中国古代采用工程措施排水的基本情况。在黄河下游,相传大禹采用“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的方法治水,即以排水为主。先秦文献中有许多按季节开沟渎排水的记载,所谓季春之月“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导达沟渎,开通道路,无有障塞”。夏季雨多,地下水上升,要事先做好排水准备。西汉贾让治河三策中提到内黄(今河南内黄西)“有泽方数十里”,被老百姓排水占垦。东汉崔瑗在汲县(今河南卫辉)也曾开沟排涝水,治碱植稻数百顷。西晋束皙建议在河内地区(今河南沁阳、新乡一带)排水垦殖和引水灌溉。

在海河下游地区,北魏中期(517年左右)崔楷提出大面积的排涝规划。他认为,积涝成灾,主要是这一带河道弯曲,沟渠太小,排水不畅所致。建议开挖新的排水系统,冲洗盐碱,排干沼泽,但实施半途停工。唐代前期曾在沧州一带开辟多条排水河道,如永徽元年(650年)薛大鼎在沧州开鬲津河,开元年间(731~741年)开凿无棣河、阳通河、毛河和靳河,排泄海河南系河流的夏涝。北宋时期也曾对河北塘泊实施工程控制。直到近代,排水始终是海河水利的重要内容。

淮河流域的排水工程历史悠久。西汉成帝时,曾排干鸿隙陂进行垦殖。西晋时期淮河流域水灾频繁,咸宁四年(278年)根据杜预建议,把曹魏以后修建的质量较差的多数陂塘以及天然沼泽苇塘等废弃排干。直至近代,这一带排水仍是重要问题。北宋时期,开封东南,颍、涡等流域的排水工程不少。宿、亳、陈、颍(治今阜阳)等州都有。天圣二年(1024年)开封府主管官员张君平为本区排水工作制定了8项政策性和技术性的规定,并得到批准实施。元代以后黄河在这一地区泛滥,水系淤堵,后代兴修不少排水工程。

汉水下游及长江中游湖泊地区的开发,排水是主要措施。著名的排水工程如江陵北部在南北分裂时往往蓄水防御北兵,唐代贞元八年(792年)曾排干开田5 000顷。南宋又筑成三海八柜蓄水,以抗金兵。元初廉希宪又排干,开田数百万亩。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和浙东地区在垦湖为田时都有排水措施。南北朝时太湖流域已提出排水问题,唐宋至近代开河浚浦仍是主要工程,大小不下数千次。

闽、粤等省历代也有不少排水工程。

古代城市排水也有较高水平。战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20 km)和秦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20 km)已有较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唐代长安城有按街区布置的排水明渠系统。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地势平坦,众水所汇,城内修建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与郊区系统相接,达到了“雨涝暴集,无所壅遏”的程度。明代北京城的砖砌下水道系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