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标准
视频
百科
专题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退出
高级检索
图书
标准
图书
标准
视频
百科
专题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退出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特色产品库
>
毕业设计专题库
子库资源分类
电子图书
毕设指南
数据年报
论文汇编
设计计算
软件应用
重大工程
图册图集
规程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
农业水利
工程管理
工程施工
论证始末
主编:杨溢
出版社:水利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2-02-01
本书介绍了长江三峡历时达30余年的论证概况。对长江中下游严峻的防洪形势,对全国能源紧缺、交通运输拥挤、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作了一一剖析和探讨。对各种可能的方案,作了全面的比较,说明了选择三峡作坝址的原委。书中还介绍了坝基地质、设计与施工、机电设备制造、河流泥沙、财经措施、生态与环境等问题的论证过程。本书内容通俗,可供一切关心三峡工程的人士阅读,同时也可供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生态与环境
主编:方子云
出版社:水利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2-02-01
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影响为世人所瞩目。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向人们简要介绍生态与环境的基本知识;论述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及减免措施;最后说明生态与环境问题不影响三峡工程兴建的可行性,并建议三峡工程早上快上。本书可供一切关心三峡工程的人士阅读,同时也可供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工程泥沙
主编:林秉南
出版社:水利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2-02-0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罕见的巨型多目标水利工程,它有巨大的防洪、发电、通航和供水等效益。然而长江除水量丰沛外还挟带大量泥沙。每年通过宜昌的河流输沙量高达5.3亿吨,仅次于黄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而居世界第四。在这样大量输沙的河流上兴建规模这样宏大的水利工程,自然使许多人关注泥沙在水库内淤积后可能产生什么问题。鉴于几十年来长江上游植被锐减,也有人认为长江干流输沙率正在增加。针对以上问题,本书依据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阶段的研究成果说明,根据实测资料入库泥沙数量迄今并无增长趋势,实行“蓄清排浑”可以永远保留大部分三峡兴利库容,以供防洪、发电和通航之用和水库建成后可以满足万吨船队上驶重庆的要求。此外,对水库运用100年后遇频率为1%洪水时重庆的洪水位,以及建库后由于下游河床的下切而引起的洪水位下降也作出了分析和论证。本书可供关心三峡工程的各界人士阅读,也可供设计院、科研单位有关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工程制图(第三版)
主编:杨昌龄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1-10-01
本书共分13章,其中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第二章至第四章为图示的基本理论——投影作图,第五章轴测图,第六章至第八章为形体的表达方法,第九章标高投影,第十章水利工程图,第十一章房屋建筑图,第十二章机械图,以上为本书的基本内容。第十三章计算机绘图供选用。另编有《工程制图习题集》一册与本书配合使用。本书可供中等专业学校水电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等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使用,同时可供水文、水电站等专业参考,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中国水利年鉴 1990
主编:中国水利年鉴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水利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1-04-01
主任委员 杨振怀副主任委员 纽茂生 徐乾清 李昌凡 陆孝平 朱承中委员 柯礼聃 水利部水政司任涧余 水利部办公厅赵广和 水利部计划司魏炳才 水利部财务司万里 水利部人事劳动司武韶英 水利部科技教育司戴定忠 水利部科技教育司何文垣 水利部外事司吴国昌 水利部水资源司郑贤 水利部农村水电司朱云祥 水利部建设开发司赵春明 水利部水利管理司丁泽民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司卢九渊 水利部水文司涂能文 水利部水利政策研究中心李兴洲 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李运涛 中国水利实业开发总公司史梦熊 水利电力出版社潘天达 长江水利委员会仝淋琅 黄河水利委员会孔宪志 珠江水利委员会康文龙 海河水利委员会王永荣 松辽水利委员会杨民钦 淮河水利委员会王同生 太湖流域管理局主任 任润余(兼)副主任 史梦熊(兼、常务)张学俭李建璞 水利部办公厅李泽冰 水利部水政司王淑筠 水利部计划司杨春锦 水利部人事劳动司徐百鹏 水利部人事劳动司丁瑞麟 水利部科技教育司周凤瑞 水利部科技教育司朱蕴培 水利部外事司任光照 水利部水资源司汪纯青 水利部水利管理司董其林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司王效和 水利部建设开发司李荧 水利部农村水电
珠江水利简史
主编:珠江水利委员会 《珠江水利简史》编纂委员会
出版社:水利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0-08-01
珠江是我国南方的大河,流经滇、黔、桂、粤及湘、赣等地。历史上,珠江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珠江的水利事业也随着珠江流域的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秦凿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开拓了珠江水利史;秦、汉用兵岭南,促进了珠江水运的发展。从此,珠江水系的航运为祖国的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珠江上游高原湖泊的开发治理,广大山丘地区陂堰引水和山塘、水车蓄提灌溉的星罗棋布,下游及三角洲堤围的兴修,都为农业发展、五谷丰登、人口繁殖作出过巨大贡献。然而,珠江也常闹水、旱灾害,给社会造成损失,给人民带来苦难。近代,珠江在1914年成立了流域水利机构,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被提上议事日程。二千多年来,珠江人民兴水利、除水害的斗争,珠江水利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值得认真总结,作为珠江治理开发、珠江水利发展的借鉴。1981年,在水利部倡导下,珠江水利委员会开始拟订珠江水利史编写大纲;1982年,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诸省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协作下,编写者们开始做珠江水利史料的搜集和本书的编写工作。八年过去了,经过几十位同志的艰辛努力,
上一页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下一页
第
/544页
跳转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