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柳州市防洪

编辑
所属类别:城市防洪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柳州市防洪
外文名称: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是广西的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 1999年城区面积89km2,人口78.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137.2亿元。柳州市地处柳江下游,柳江自北蜿蜒盘绕穿越市区,洪涝灾害频繁,是中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洪涝灾害

市区主要街道高程约85~92m,当柳江水位达81.5m时沿江街道进水,水位超过84m洪灾就较为严重。柳江为暴雨型洪水,暴雨的天气系统是锋面、涡切变和低压,流域年降雨量1 300~2 400mm,点最大24h暴雨量453.6mm,其中九万大山—元宝山脉、天平山西侧的迎风坡,是广西第二暴雨高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2000~2 700mm。柳江站控制流域面积45 412km2,占柳江流域面积(58 298km2)的78%。流域呈扇形,地形陡,汇流快,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大洪水85%以上是由干流融江及支流龙江同时发生的洪水组成。据水文资料统计,1949~2000年间出现85m以上洪水位13次,1988年、1994年、1996年连续发生洪水。1996年7月洪水,洪峰流量33 700m3/s,水位92.43m,为超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市区90%以上街道被淹,交通、供电、供水、通信全部中断,商业、工矿企业全部停顿。1994年6月大洪水,水位89.25m,造成127条街道被淹,市区受淹面积达30km2,最大淹没水深7.75m,损失极为严重,市区直接经济损失77.52亿元。

近期防洪建设

柳州市是中国重点的防洪城市,应按100~2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根据当地的水文、地形、地质、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的情况,规划防洪标准100年一遇,采取分区防护、分期建设、逐步提高的方针。近期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防洪堤,远期在柳江上中游建设防洪水库,实现堤库结合的工程体系,使柳州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排涝闸按自排50年一遇最大24 h暴雨洪水设计,抽排按雨洪同期P=5%最大24 h暴雨洪水设计。

柳州市在历史上是一个对洪水不设防的城市,市政及工厂、居民沿江设置,碍洪建筑较多,洪灾频盈,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严重制约,市民的生命财产也受威胁,每遇洪涝损失极严重,尤其近10年经历了1988年、1994年、1996年连续的3次大洪水,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当地政府和市民总结了历史经验,完成了柳州市防洪规划,建设由防洪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结合的防洪体系。自1995年实施以来进展顺利,河西防洪堤首先建成,并于1999年和2000年发挥了显著效益,抵御了2000年6月10年一遇洪水,使柳州河西区第1次免遭洪灾。

柳州市防洪工程近期以防洪堤建设为主,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及市政建设情况,分为河北、河西、河东、白沙、鸡喇5个防洪区,防洪堤共长约30km,防洪排涝闸39座,排涝泵站32座。已建成河西堤和河北堤的三中、雅儒堤段,白沙堤也即将完工,河东堤和鸡喇堤将陆续施工。柳州市城区防洪工程见图。

治涝工程中除建排涝闸、排涝泵站外,还对市区支流竹鹅溪、冷水冲、龙泉冲等进行整治,畅泄内涝积水。

柳州防洪近期除尽快建成防洪堤外,在非工程措施上积极落实防洪预案,建立柳州市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加强防洪工程的管理,进一步完成清除河障。

防洪远景规划

完善5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堤防达标建设;在上中游修建洋溪等干支流防洪水库,建成堤库结合的工程体系,或辅以分洪道方案;对柳州市河段裁弯取直,加大泄量,降低市区水位,减轻防洪压力,使柳州市实现防御100年一遇洪水的远期目标。同时,进一步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建成一个具有山丘城市防洪特色,人和洪水协调共处,保障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防洪体系。

柳州市城区防洪工程示意图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