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罗马水道

编辑
所属类别:著名城市供水与排水工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罗马水道
外文名称:

古代罗马帝国城市供水系统的输水槽。古罗马城在公元1世纪已有较好的供水系统,历代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保证了罗马城的用水,对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马水道在水源的开发、调蓄、分引、输水和保证城市用水方面均有显著成就。泉水和凿井汲水是罗马水道的主要水源,大多分布在郊外,当水源不足时,由若干泉、井的水量汇集于水库内,再向水道供水。据称当时罗马城有11条供水干渠通往城内,著名的如阿皮亚水道。罗马城的供水干渠是从郊外水源地用高架水槽引至城内,城内配水管道遍布于街道、小巷,供人民生活饮用、洗涤、沐浴等需求及消防用水。罗马水道向城区供水,由其管理机构向用水户按人头征收水税。

罗马水道的输水槽大部分为砖石结构。水道上层是砖砌渠道,渠宽约0.6~1.0m,高约1.6~2.6m,水渠断面多呈长方形,渠道一般设有盖板,每间隔80m左右留一个气孔或观测孔;水道下层为拱式干砌石架渡槽。有些输水槽还有上下重叠的两三层渠道,输水至城内。城内的分引水管道遍布街巷,水管有铅管、陶管等,形成罗马城较完整的供水系统。

世界最早的排水水道之一是在罗马建成的。公元前6世纪,罗马城使用岩石衬砌的渠道系统,将暴雨径流从罗马城排除。渠系中最大的一条渠道的截面为3.3m×4m,从古罗马城广场通往台伯河,称“最大下水道”。这个渠系在进行扩建时加了封盖。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