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区域构造稳定性

编辑
所属类别:地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区域构造稳定性
外文名称:

建设场地所在的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段内,内动力地质作用可能对工程建筑物产生的影响程度。在工程地质学界,相近的术语还有区域稳定性或区域地壳稳定性,是指“工程建设地区在内、外动力(以内动力为主)的作用下,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稳定程度,以及这种稳定程度与工程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实践中,倾向于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建设场地的直接影响,明确称之为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的问题,可以概括成两个方面:①对于制定流域开发规划、正确选择第一期开发河段和工程,以及大型跨流域调水、引水工程线路的比较选择等,提出区域构造稳定条件的评估意见。②对于拟选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场地,研究在今后一二百年内,遭受活断层或地震活动破坏的可能性,破坏强度和破坏概率,提出水利水电工程抗震设计所需的地学参数。

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和评价表

按照中国国家标准GB 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和配套的技术规程,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包括以下内容:①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和区域构造稳定性分区。②活断层判定和断层活动性研究。③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④水库诱发地震潜在危险性预测。⑤工程场地的区域构造稳定性综合评价。⑥活动断层监测和地震监测。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与各勘察设计阶段相适应,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也各不相同,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区域构造稳定性综合评价是论证工程的可行性、合理选择建设场址和建筑物型式的重要基础工作。在现代构造活动强烈和区域构造条件特别复杂的地区,有时可能成为确定规划方案和选择建筑场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就能够对建设场地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得出恰当的评价意见(见表)。

近年来各国研究人员都在探索利用某些数学模型的途径和评判因子量化的方法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以减少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的不确定性,提高其可信度和可比性。表中所述就是常用的方案之一。然而,在现阶段,各类数学模型的结果更多地反映稳定性程度或趋势上的差别,实际上只具有定性的参考意义。由工程地质人员综合多种方法的成果,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宏观评价,得出的结论往往争议较少,可信度较高。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