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山洪

编辑
所属类别:洪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山洪
外文名称:

流速大,过程短暂,往往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突然爆发的破坏力很大的小面积山区洪水。山洪主要由强度很大的暴雨、融雪在一定的地形、地质、地貌条件下形成。在相同暴雨、融雪的条件下,地面坡度愈陡,表层物质愈疏松,植被条件愈差,愈易形成。由于其突发性,发生的时间短促并有很大的破坏力,山洪的防治已成为许多国家防灾的一项重要内容。

山洪的分类

山洪按径流物质和运动形态,分为普通山洪和泥石流山洪两大类。普通山洪以水文气象为发生条件。在遇到暴雨或急剧升温情况下,易形成暴雨山洪、融雪山洪或雨雪混合山洪。这种山洪的泥石含量相对较少,密度一般小于1.3 t/m3(稀性泥石流),流速很大,有时高达5~10m/s,甚至更高。它对河槽的冲蚀作用很强,基本上不发生河槽沉积。在以裸露基岩为主的石山区,最易于发生这种山洪。泥石流山洪是山洪的一种特殊形态,除水文气象因素外,还需要表层地质疏松为条件。从力学观点区分,泥石流有重力类和水动力类两种类型。重力类泥石流是坡面上松散的土石堆积物发生失稳和突然滑动的现象。雨水侵入虽为重要原因,但不一定与洪水同步发生,运动范围亦较小。水动力类泥石流发生于暴雨期间,与洪水同步发生,称泥石流山洪。泥石流山洪的泥石含量很高,密度一般为1.3(稀性泥石流)~1.5 t/m3(稠性泥石流),甚至超过2 t/m3。在黄土山区,由于岩石很少,则常形成泥流山洪。泥石流山洪的流速,一般较普通山洪为低,在发展过程中,常伴有冲蚀和沉积两种作用。在峡谷河槽和涨水过程中,冲蚀作用明显;在河槽放宽地带和落水过程中,沉积作用明显;特别是在河口处,常有大量沉积物堆积,有的形成石海,最大石块达数十到数百吨。山洪尤其是泥石流山洪,冲毁村镇、农田、林木、铁路、桥梁,并淤堵河川,能造成极严重的灾害(参见彩图Ⅹ—30)。

Ⅹ—30—1 山洪夹带树木冲毁的房屋

王礼先摄

山洪的分布

山洪多发生在温带和半干旱地带的山区。那里往往暴雨集中,表层地质疏松且植被稀疏,具备易于形成山洪的条件。在湿润地区,由于植被较密,岩石风化较弱,一般不易发生山洪。在干旱地区,暴雨条件不足,亦难发生山洪。中国的山洪分布很广,除干旱地区以外的山区均有发生,尤以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的山区最为强烈。泥石流山洪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山洪的防治

山洪的破坏力极强,可以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治山洪。但是,诸如排洪道、谷坊、丁坝、防护堤、水土保持等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或缓解山洪。许多国家比较倾向于在采取适当工程措施的同时,采取非工程措施,防御山洪,避开山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编制山洪风险图表,超短期山洪预警预报以及撤退、救灾等。特别是山洪风险图表,它根据山洪的量级、致灾的严重程度划分成不同的风险度,勾绘出具有不同风险度的风险地区和范围,向受山洪威胁地区的政府部门与居民提供土地利用、工程防护措施规划、居民搬迁等重要信息。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