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上海市防洪

编辑
所属类别:城市防洪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上海市防洪
外文名称: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缘,太湖流域下游,1999年全市总面积6 340.5km2,其中城区面积550km2;全市人口1 313.1万,其中市区人口1 127.2万。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 342.8亿元。1999年上海港年吞吐量为1.86亿t,集装箱421.6万标准箱,是世界十大港口城市之一。上海市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多在3.0~4.0m(吴淞高程,下同),其中市区多为3.0~3.5m,黄浦、静安等区最低处仅2.2m,系过量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所致。上海市沿杭州湾、长江口、黄浦江实测最高潮位,约高于当地地面0.5~3.5m,完全依赖海塘、市区防汛墙、黄浦江上游江泖堤防挡潮、防洪。如大汛期间遇台风影响或与太湖洪水下泄、地区大暴雨遭遇,全市有可能出现大范围严重受淹,因此全市防洪(潮)任务十分繁重。

上海常受台风、高潮、暴雨和洪水影响、侵袭。20世纪80年代以来,沿杭州湾、长江口、黄浦江高潮位一再突破历史记录。黄浦江黄浦公园站自1981年以来,共9次出现5m以上特高潮位。1997年8月19日潮位最高,当时沿杭州湾、长江口、黄浦江干流全线大幅度突破历史记录,其中黄浦江黄浦公园站实测潮位达5.72m,仅比1984年水利部、上海市批准的千年一遇潮位低0.14m(比原历史记录抬高5m);米市渡站潮位达4.27m,比原分析的万年一遇水位还高1 cm,经全市军民全力抢险,才保基本安全。

洪水类型及危害

从历史洪潮灾害的成因分析,上海洪水主要有台风暴潮型、与太湖洪水遭遇型和地区暴雨型3大类。

(1)台风暴潮型。每年5~10月,特别是8~9月,上海常受台风(指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下同)影响或侵袭,平均每年2次。汛期黄浦江黄浦公园站大汛期间(农历初三、十八前后)天文潮位一般在4.0m以上,最高4.4m,如恰遇台风影响或侵袭,就有可能出现特高潮位,若再遭遇地区大暴雨、或太湖洪水下泄,将会出现“灾难性”特高潮位。据实测资料分析,凡黄浦公园站出现4.80m(吴淞站为 5.10m)以上高潮位均系台风影响所致。1949年以来几次特高潮位中,黄浦公园站增水达0.70~1.49m,吴淞站增水达0.77~1.58m。

台风暴潮型洪灾是上海地区出现次数最多、威胁最大、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1470年以来,因台风暴潮,“水高丈余,死人上万”的特大灾情共发生过10次,平均50年1次,最近一次出现在1905年9月2日。20世纪以来,较大洪潮有15次,其中1949年以来发生10次,有2次造成严重灾害,3次发生一般灾害,其余为局部轻灾。

1949年以后2次严重潮灾:①1949年7月25日,当时台风在上海金山—浙江平湖一带登陆,上海市区瞬时风力在12级以上,日雨量为148mm,黄浦公园站高潮位4.77m。当时上海刚解放市区未及设防,大部被淹,水深0.3~2.0m,大批工厂进水停产,仓库、住宅遭淹受损,市内交通一度受阻,死亡34人,损失严重;因当时郊区海塘,江泖堤防和圩堤单薄、低矮,出现大范围漫溢和严重溃决,死亡1 613人,受淹农田13.9万hm2,损失严重。②1962年8月2日,台风在上海市以东约300km海面上掠过,市区瞬时风力达10级,日雨量58mm,黄浦公园站高潮位4.76m,市区黄浦江、苏州河等防汛墙溃决46处,多处漫溢,市区“一半”遭淹,一般水深0.5~0.7m,最深近2.0m,大量工厂、仓库、住宅进水遭淹,市内交通一度受阻,市区死亡17人,据事后估算,市区当时直接损失约5.0亿元;郊区宝山、川沙、崇明等县多处海塘溃决,淹死32人,受淹农田0.9万hm2

1949年以来,造成一般损失的潮灾有1974、1981、1997年,其余损失较轻。1997年8月19日台风在浙江省温岭登陆,上海市区瞬时风力为10级,徐家汇日雨量81.1mm,黄浦公园站潮位5.72m,当时受灾农田5.0万hm2,死亡7人,市区防汛墙溃决3处,黄浦江中游近50km堤段有不同程度漫溢,30km主海塘遭不同程度损坏。全市总经济损失约6.3亿元。

(2)洪水与大潮遭遇型。太湖洪水经黄浦江下泄,由于其历时在半个月以上,故必然与天文大潮遭遇,会对青浦、松江、金山等新市区产生较大影响;若与地区暴雨、大暴雨遭遇,会造成较严重后果;若太湖洪水经黄浦江下泄与台风高潮、地区暴雨遭遇,全市将出现“灾难性”汛情。

1949年以来,因太湖大洪水经黄浦江下泄,与地区暴雨和天文大潮遭遇共出现3次(1954、1991、1999年),都对黄浦江上游青浦、松江、金山等区造成严重危害:①1954年5~7月梅雨期,因降雨量大,历时长,范围广,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都出现了特大洪水,7~8月份吴淞站平均高潮位比常年高12 cm,8月2日黄浦江米市渡站出现1916年设站记录以来最高水位(3.80m),青浦南门站水位达3.56m,高水位持续不退,造成西部地区受淹农田7.0万hm2,其中重灾1.6万hm2。②1999年6~7月间,太湖流域和上海地区又出现了百年未遇特大梅雨,太湖流域洪水经黄浦江下泄,与天文大潮和地区大暴雨遭遇,使黄浦江上游广大地区出现特高水位,且持续时间较长,与江苏、浙江接壤17个水文站实测水位突破历史记录1~43 cm,米市渡站潮位达4.12m,居历史第2高潮位。大范围特高潮位造成全市受淹农田8.4万hm2,其中成灾3.4万hm2,主要集中在西部青浦、松江、金山3区及北新泾地区,全市累计总损失约8.7亿元。

(3)地区暴雨型。上海地区6~9月多暴雨,据1959~1983年统计,平均每年有大暴雨4次,其中特大暴雨3年出现1次,多为热带气旋影响或雷暴雨所造成。市区西、北部地区,因距黄浦江较远,内河狭窄,水面积少,泄、蓄洪能力不足,沿河又有大量城市雨水经泵站排入,常使内河水位超出地面0.5m以上;如遇支流河口水闸关闸挡潮,因部分内河防汛墙简陋,可能使部分地段防汛墙漫溢或溃决。1975年以来,市区内河部分地段出现漫溢、溃决先后有10余次,其中较严重是1977、1991、1997年。①1997年8月21日,暴雨中心在宝山塘桥附近,24 h雨量581.3mm,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暴雨。日雨量200mm以上的笼罩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市区苏州河、蕴藻浜均出现罕见的全落潮现象,最大流量分别达到197m3/s和477m3/s。苏州河以北大面积受淹,其中桃浦、吴淞、彭浦三大工业区受淹最重,道路水深0.5m以上,交通受阻,大批工厂、仓库进水受淹;蕴藻浜以南市区内河不少地段漫溢、局部溃决,造成损失;市郊宝山、嘉定等县有6.5万hm2农田受淹,3~4 d后退尽。②1991年8月7日市区出现特大暴雨,市区12个区平均日雨量达150.8mm,最大达231.9mm;最大1 h雨量平均101mm,最大达138mm。由于降雨集中,雨量又大,造成支流河口水闸关闸挡潮期间,市区内河普遍出现了4.10 ~4.30m的特高水位,最高高出地面达1.2m,桃浦、彭越浦、沙泾港、俞泾浦、走马塘等内河部分地段防汛墙漫溢,局部地段溃决,不少地区被淹,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防洪工程

(1)市区防汛墙(参见彩图ⅩⅣ—47)。1949年后市区地面下沉幅度加大,潮水危害加重。1956年起,市区黄浦江、苏州河沿岸陆续修建砖防汛墙和土堤。1962年和1974年高潮后,曾进行过2次规模较大的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1981年特高潮后,有关专家、领导和有关部门一致认定1974年颁发的市区防洪标准偏低。1984年经水利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高潮位设防(黄浦公园和吴淞口防御水位分别为5.86m和6.27m)。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起实施市区防汛墙按千年一遇防潮标准加高加固工程。到2001年汛前,原批准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即包括长208km的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新建苏州河水闸工程和47座支流水闸加高加固工程,惟吴泾、闵行包围工程未实施(后规划调整为新增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的一部分)。上海市区扩大后,经批准增加了长87km的市区防汛墙。现有江堤大部尚不能保证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出现过的高潮不出险;奉贤县长23km的江堤也不能保证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出现过的高潮不出险,上述堤防急需立项建设。黄浦江上游地区堤防正在进行达标建设,部分已达50年一遇设防标准。

ⅩⅣ—47 上海外滩防洪墙

越曙晤摄

(2)上海市海塘(参见彩图ⅩⅣ—48)。沿杭州湾、长江口海塘长508km,1949年后不断进行加高加固,尤其是1996年以来进行达标工程建设,到2000年底,已有282km达到防御100年高潮加11~12级风(风速28.6~32.7m/s)组合设防标准;有191km海塘外滩地为淤涨地段,准备结合今后滩地围垦,同时实施海塘达标工程;尚未达标的海塘长35km,其中约有一半正在加高加固。

ⅩⅣ—48 上海宝山海塘

孙瑞鹤摄

存在问题和展望

上海市海塘、市区防汛墙和黄浦江上游江堤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海塘、新增市区防汛墙和黄浦江上游江堤尚有部分地段未达规划标准,同时海塘保滩工程建设刚刚起步,沿海塘尚有一些病险水闸,即全市尚未形成整体防御洪、潮能力;②市区防汛墙已进行加高加固建设地段,由于种种原因,其防御能力在不断下降,已明显达不到千年一遇设防标准的要求,对未来防汛安全构成严重威胁;③已达标地段存在一些渗漏及局部损坏等隐患。

鉴于上海市区防洪问题的严重性,①要加快海塘保滩、新增市区防汛墙和黄浦江上游江堤达标工程建设;②加快黄浦江河口建闸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尽早审定上海市区远景防洪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尽早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为彻底解决上海市区防洪安全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③在防汛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如雨量、水位自动测报,防汛有线、无线通信保障,提高防汛水情、雨情预报精度,健全防汛计算机专用网络,建立防汛风险辅助决策系统,建立重要水利设施运行控制的自动测报系统,建立和完善防汛辅助决策系统,满足各级防汛指挥需要等。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