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水利管理

编辑
所属类别:水利管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水利管理
外文名称:

对水、水域和水利工程进行的管理,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对在建工程的建设管理以及对建成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水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旱灾害,发挥水利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水利管理需采取各种行政的、技术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措施,达到管理工作的目标。

水利管理要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协调,按照水的资源特性和水域的环境特性进行管理,并通过水利工程设施控制、调度水资源,发挥其在防洪、除涝、灌溉、排水、城乡供水、水力发电、航运、旅游、生产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水行政管理的体制和机构

中国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防洪减灾体系的运行管理,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机构)。流域机构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中国已设立的流域机构有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等6个水利委员会和太湖流域管理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中国水资源紧缺,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实现合理、优化配置,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在缺水地区应以水源条件定经济发展模式,并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权属管理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取水许可制度体现了对水资源使用权的管理。

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紧缺,减少污废水排放,保护水资源的基本措施。国家提倡各行各业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随着水污染日趋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水资源保护成为水利管理的主要内容,水利部门逐步开展了水质监测;至80年代中期,各流域机构都已成立了水资源保护局,开展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水利部门协助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水污染防治和监督。

水域管理

水域包括河道、湖泊、湿地、人工水道、行蓄滞洪区。河道实行按流域、水系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但河道防汛和清障则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河道主管机关按照有关条例规定对河道整治与建设、河道岸线利用和河道保护进行管理,禁止围垦湖泊、湿地和行洪河湖洲滩,保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和投资效益,对工程建设项目要严格按建设程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项目建设与经营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通过合同实施管理。

水利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等均制定了资质等级标准。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资质及监理人员资格,均需经过审查后由水利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的原则,凡受益或影响范围跨省的工程、重要的大型水库、少数重要的堤防由流域机构管理;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的,一般也由上一级地方水利管理机构管理;其他工程由地方各级水利管理机构管理;集体兴办或民办公助的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由集体或个体管理,国家给予技术指导。

如按工程的作用及开发利用情况划分,综合利用的工程和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工程由水利主管部门管理;以水力发电和航运或城镇供水为主的专用工程,分别由电力、交通、市政等投资开发的部门或项目法人(业主)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除调配、利用和保护好水资源外,还要保持建筑物和设备的完好和安全,使其能持久、正常地发挥作用,防止发生事故和灾害。

水利工程技术管理

其主要内容包括:

(1)检查观测。通过对工程的现场观察和仪器测验,监视工程的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进行反演分析,对建筑物原设计和计算进行验证,为正确管理运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发现不正常迹象,找出原因,采取正确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安全运用。

(2)养护修理。对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管理设施及其他附属工程等,进行经常性的养护工作,并定期检修,以保持工程完整,设备完好。

(3)调度运用。制定调度运用方案,确保工程安全,合理安排除害兴利,综合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调度运用要根据批准的调度运用计划和运用指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管理经验,参照近期气象、水文预报情况,进行优化调度。

(4)水利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运用。主要项目有: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通信和警报系统,供水调度自动化系统。

(5)科学试验与研究。在保证工程安全,提高效益,延长工程设施使用年限,降低运行管理费用,以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

(6)积累、分析、应用技术资料,建立技术档案。

水利工程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经济规律制定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养殖、环境等计划。②利用管辖范围内的水、土资源和技术装备开展综合经营。③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制定水费标准。④具体工程运行费用的管理。⑤工程运行和综合经营效益的统计、分析。⑥财务管理。

1949年以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的水利工程基本都由国家或集体共同出资(农民投劳)建设,建成后也大多由政府直接或间接经营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需按国有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分类:①经营性资产以盈利和资本增值为主要目的,管理单位应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承担责任;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应将保值、增值指标纳入承包指标体系;实行租赁经营的,应按规定和合同足额缴纳租金,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凡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投资收益,都应按规定按时、按比例足额上交。②非经营性资产指为抵御洪、涝、旱灾以及为其管理服务的资产,国家对管理的各类拨款,以及管理单位为完成公益性事业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所形成的各类资产。管理单位应合理、有效和节约地使用这些资产,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并防止其流失。为保证非经营资产的正常运用,完成所担负的公益性任务,必须提供公益性支出,包括资产的运行维护费、管理费和大中修费用,这些费用应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发展趋势

①从偏重工程管理向全面管理转变,加强水资源管理,尤其是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调度、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继续防治洪涝灾害,提高除害兴利的能力和水平,保持和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②在防洪管理中,实行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风险分析,加强行蓄洪区风险管理,开展洪水保险,落实防御超标准洪水的措施。③进一步采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和完善防洪决策支持系统,进而建设水资源决策系统,实行丰、枯水的全面优化调度。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灾情评估系统和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灾情及水土保持动态。④继续研究工程安全监测和维修加固技术,重点研究无伤探测隐患、防止建筑物老化以及水工建筑物维修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工程监测仪器设备的自动化、连续观测和稳定性水平。⑤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入水利管理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和探索,完善水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工程效益。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