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同马大堤管理

编辑
所属类别:中国主要江河和水利工程管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同马大堤管理
外文名称:

同马大堤是湖北、安徽2省6个县,18.8万hm2耕地,240万人口和城镇、工矿企业等的防洪安全屏障。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到1916年,历经约80年,自上而下依次建成同仁、马华等小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联圩并垸形成同马大堤雏形。1956年建成杨湾闸、改建华阳闸后,同马大堤的堤线延伸到望江合成圩东埂。1958年皖河下游改道联圩工程建成,皖河中下游51个圩口联成一个大圩,同马大堤堤线延伸至怀宁县官坝头。

同马大堤设计水位按湖口水位22.5 m相应水位推求的长江段设计洪水位的范围为17.5~20.89 m;皖河段设计洪水位的范围为17.5~21.85 m。相应堤防等级为2级,超高为1.5 m。

管理机构

同马大堤的管理以县界划段,由沿堤各县实施分段管理。各段堤管委员会由县水利局直接领导。1962年始设修防段(所)4个,以下按老圩或乡设分段和站53个;杨林、杨湾、华阳、皖河等中型水闸设管理所,属地区水电局领导。1970年以后,加强了群众管理组织。

管理内容

1949~1997年,同马大堤共完成土方9 700余万m3,石方150余万m3,混凝土7 000余m3。堤防顶高程一般为20~23 m,堤身高度一般为7~10 m,堤顶宽8 m左右,迎水坡坡度为1∶3;背水坡堤顶以下2.5 m处有一道6 m宽的戗台,戗台以上坡度为1∶3,以下坡度为1∶5;背水坡脚外30 m范围内大部分均填高了1 m。对易滑坡堤段,则在圆弧滑动范围内,筑有20 m宽大平台防止滑动。对王家洲、巨网、潭子湖等处的渗漏险段,以人工和机械冲填等方式,将背水坡脚附近的深沟大塘回填,并筑有宽200~300 m的盖重。汇口、关帝庙等险段还做了减压井89口,但由于机械与化学淤堵,减压井失效严重。同马大堤5个重点河段有15处崩岸,采取平顺抛石和沉柳与抛石相结合等方式进行防护,并进行堵汊整流,共完成石方368万m3,沉柳树组17万组,护岸长度71 km,占崩岸总长的70%,基本控制了大的崩势。同时,整修了全堤的22座闸站。1955年开始对大堤进行人工锥探灌浆,20世纪70年代后则采用机械锥探灌浆,至1976年锥探堤防长度90 km,锥眼39.8万个,进尺278.6万m,灌土6.5万m3。临河滩地种植防浪林木170.4万株,汛期高水位时防浪效果明显,可节省挡浪材料费用约30%。同时,在沿堤险段安装了52个测压管,经常进行观测分析。同马大堤保护区内分布有龙感湖、大官湖、武昌湖等大小湖泊,一般距堤线2~4 km,最近的黄湖距堤线1.2 km。湖水通过人工渠与皖河和长江相通,沿堤各闸冬季开闸排水,降低内湖水位,汛期关闸以防止江水倒灌。1954年以来,大堤没有发生过决口。1998年大堤经受了特大洪水的考验,险情较1954年大为减少。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