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新构造运动

编辑
所属类别:地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新构造运动
外文名称:

地球演化中最新的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地壳或岩石圈产生变形的地球物质的运动。苏联学者B.A. 奥布鲁切夫于1948年首先提出“新构造”(neotectonics)一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门研究地壳的近代构造及其构造历史的新兴学科。有关新构造运动的时间范围,分歧较大,可归纳为下列几种意见:①晚第三纪到第四纪初;②第四纪时期;③晚第三纪到现代;④时间不应给予限制,只要造成现代地形基本特征的构造作用就是新构造运动。李四光认为,

(晚)近地壳运动(neoid crust movement)所指

(晚)近一词,和新构造运动“在时间的含意上,大致相等”。

从全球范围看,现代板块的边界是地壳碰撞挤压、张裂、剪切滑动等各种不同形式新构造运动最为强烈的地带,其相对运动的速率每年可达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在板块内部也形成了各种复杂的新构造变形。但运动的幅度及速率一般较活动板块边界要小1~2个数量级。

新构造运动形成了中国中部具有夷平面的山地和高原、西部的山脉及深陷的山间盆地,以及华北平原、江汉平原等大面积沉降区。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最高、最宏伟、最年轻的隆起带,自上新世末开始强烈的整体隆起,至今平均抬升幅度已达3 500~4 000 m。

新构造运动控制了陆地大范围剥蚀、沉积区的分布格局;夷平面、阶地、海岸线等地貌形态的发展变迁;活动断层及地震、火山的分布和活动强度。因此,研究和正确评价新构造运动,对解决一系列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关的实际问题,如大坝、核电站等重大工程选址,城市、港口、铁路规划,土地利用,地震及火山等灾害的预报防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自20世纪50年代引入新构造运动的概念,以研究和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通过许多工程的实践,人们对新构造运动的认识不断具体和深化。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在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成功地修建了一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如大坝横跨活断层的新疆克孜尔水库,处在基本烈度Ⅷ度和Ⅸ度分界线附近的四川大桥水库,以及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西藏羊卓雍湖水电站和满拉水电站等,取得一些经验。进入21世纪,中国西部一些拟建的巨型水利水电工程,有的首部枢纽位于基本烈度Ⅷ度区,有的库区穿越Ⅸ度区;南水北调西线和中线的引水路线方案,也有一些段落不得不通过Ⅸ度区或穿越较大的活动断裂带,必将对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