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涌水与突泥

编辑
所属类别:工程地质勘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涌水与突泥
外文名称:

地下工程施工中,在一定水压力作用下,沿透水岩体(带)以及无(少)泥沙充填的洞穴,突然发生大量出水的现象称为涌水;在一定水压力作用下,沿松散(软)岩带或充填性溶洞,突然大量涌出水、泥、沙等混杂物的现象称为突泥。

形成涌水与突泥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卸荷状态、地下水和施工方法。在硬质岩内可能发育透水(含水)结构面;在碳酸盐岩内常形成透水或充水、充泥的溶蚀裂隙或洞穴;软质岩中的断层带,软质岩与硬质岩的接触带岩石往往松软破碎,是突泥的物源。在向斜构造轴部、断层破碎带及断层交汇带、胶结不良或松弛的层面以及裂隙密集带易形成地下水汇聚的储水构造,也是喀斯特发育的控制条件,属易发生涌水、突泥的构造。岩体的全、强风化带及风化夹层、岩体卸荷带也是容易产生涌水、突泥的地质环境。地下水有一定的水压力是形成涌水与突泥的必需条件,流动的地下水是突泥的载体。正确的施工方法是防止涌水突泥地质灾害的必要措施,即使存在发生涌水与突泥的条件,只要采取超前勘探,提前疏干、排水等措施,就可能减轻甚至防止涌水、突泥等灾害的发生。

涌水与突泥举例表

表中给出了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几处较典型的涌水与突泥现象。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坚硬岩体内发生涌水,一般不致引起塌方;而在软岩或破碎岩体中的涌水,常常招致塌方,甚至引起大塌方,严重威胁施工安全。这是由于在掘进过程中,围岩应力发生变化,导致岩体产生破坏、松动,如果支护不及时,围岩破坏范围逐渐扩大,具有隔水能力的地层也受到破坏;或当地下开挖揭穿隔水岩体遇到或接近承压含水层、断层破碎带、溶蚀洞穴、不整合面时,渗流场突然变化,引发涌水与突泥,或泥、水俱下,继之围岩应力场发生变化,使围岩的整体强度降低,变形加大引起塌方。当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较远时,初期涌水量较大,后逐步趋于稳定;当地下水补给来源较近或地下水来量不丰时,涌水量逐渐衰减,后以枯竭而告终。

为防止涌水和突泥而采取排水措施时,应充分研究其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防止大范围改变水文地质条件,以免引起供水水源被疏干,地面塌陷等新的环境地质问题。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