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预拌混凝土

编辑
所属类别:工程材料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预拌混凝土
外文名称:

集中制作,以商品形式供应用户的混凝土,又称商品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具有集中生产与统一供应等特点,为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选择合理的运距以及改进施工方法等创造了有利条件。预拌混凝土在节省资源、能源,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优越性已被公认。因此,发展预拌混凝土,逐步实现混凝土的工厂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势在必行。

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预拌混凝土已在混凝土总产量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如美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分别占54%、53%、75%、63%、57%。随着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混凝土运输机械和施工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如大容量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大排量的和带布料杆的混凝土输送泵及新的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出现),并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一些国家的建筑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已在预拌混凝土总产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呈发展趋势。在日本、美国、俄罗斯,年产水泥中分别有70%、50%、30%~40%用于预拌混凝土。中国预拌混凝土起步较晚,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在一些大中型工程如水电站大坝、深水港码头、冶金基地的大型厂矿等建设中建立了混凝土集中搅拌站,但混凝土供应方式仍然属于分散的或限于自产自用。20世纪70年代,中国相继引进了一批混凝土搅拌和运输设备,但因技术和管理上的种种原因没能实现混凝土的商品化生产。70年代后期,先后在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建立预拌混凝土供应站,开始以商品形式向用户供应混凝土。此后,天津、西安、深圳及其他许多城市相继开始供应预拌混凝土。1989年,预拌混凝土产量仅450万m3,但发展迅速,1996年,大中城市预拌混凝土总量已近3 000万m3,约占城市现浇混凝土总量的20%。上海、北京、广州、大连、常州等城市的预拌混凝土比率已分别为80%、63%、60%、60%、60%以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01年,中国预拌混凝土年产量已达3亿m3左右,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预拌混凝土的高强与高性能化是其技术发展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能够普遍供应C90~C100预拌混凝土,其主要措施是尽可能降低水胶比,采用活性掺合料,选用超塑化剂。

预拌混凝土由于在储运、加工大量的粉和固体材料的过程中,存在粉尘和噪声污染,大功率的搅拌和运输设备清洗造成废水排放,也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应采取适宜的对策。预拌混凝土工厂对水泥和活性矿物填料的储运,采用压缩空气在密封系统内进行,以控制粉尘污染;此外,控制用水量及废水资源利用是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在欧洲,不少预拌混凝土工厂均设有带坡度的场地,并设有沉淀池,以供收集冲洗的污水和雨水,经沉淀后回收用于冲洗车辆,沉渣则定期用抓斗清除;对施工富余的预拌混凝土回收利用,尽可能减少弃料。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