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水法》

  • 法国制定水资源开发和管理计划的根本依据。法国政府于1964年12月16日颁布第一部水法,采用政府与用户共同负责的原则并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该法实行20多年后,既充分显示了依照水法行使职能的功效,也逐渐显露出其薄弱点。为此,法国政府对该法进行修改,于1992年1月3日经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通过,由法国总统颁布新水法。新水法包括总则、水的调度和管理、关于地方权力机构的介入和附则4部分,共48条。总则水是国家的公共财产;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可用资源的开发应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并遵守自然平衡法则;任何人在法律、规章范围内都有使用水的权力。水的调度和管理水的管理应是综合的,既管理地表水,又管理地下水,既从数量上管,又从质量上管,并着眼于长远利益,考虑生态平衡;水资源管理最恰当的地理范围是自然水文流域;各流域管理机构制定水开发和管理的总体规划,并协助地方当局、相关用方、国家三方代表组成的水委员会起草、修正和监督执行水开发和管理规则。有关地表水、地下水或海洋水体的水质保护和水量分配的原则由“国家会议”的法令来决定;用水均按实际用水量交纳水费;任何人造成水域污染导致人身健康受害、危害正常供水和生态环境的,将被处以罚款甚至判以2个月至2年的监禁。关于地方权力机构的介入地方机构及其组织,有权在该地区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规划确定的框架体系内,从事对公众有利的基础设施等项目的研究与实施;社区承担为集体性卫生系统支付有关费用,特别是废水处理厂和有关消除污染废弃物的系统。附则明确修改和废止以前的有关法令条款。

水政

  • 国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事行使的行政管理工作。水政是水行政管理,即水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全社会的水事活动进行的管理工作,以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水政的主要内容是:拟定水政策、法规;监督和监察水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协调处理地区间、部门间的水事矛盾;对全社会的水事活动提供服务和进行检查监督。水行政管理的核心是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主要是建立和完善水行政管理体制和水管理制度,强化对水事活动的监督。中国历代政府多设置水官,主管水政。《管子·度地》记有“诸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任务是“令之行水道、城郭、堤川、沟池、官府、寺舍及洲中当缮治者”。隋唐以后,历代政府中一般都设有水部(司),属工部,为行政管理机构。另设都水监负责堤防、运河的施工和工程维护管理。明清时期,在黄河等一些重要的河流设置河道总督,负责河防事务,其他的河流由沿河的地方官员兼管河务,负责河道防洪。民国时期,也设有水政部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水政部门。英国早在15世纪诞生了水法,设有相应机构管理,以后发展为水务局统一管理水事活动;日本在建设省设立河川局,负责河川防洪等水事管理;加拿大在环境部下设内陆水管理局,行使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各级政府中都设立主管水政的部门,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责。中央政府管理水政的主要部门是水利部,而水运、城市供水、水污染防治等的行政管理则分别由交通部、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区(市)、县也设立主管水政的厅、局。1988年第6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法的颁布实施使水行政管理进入规范化、法制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规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原则,以及水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对违反水法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并依法进行查处。

水工建筑学

  • 研究水工建筑物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又称水工结构学。水工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水文学、水力学、河流及海岸动力学、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材料、工程结构等学科为基础,并与测量学、机械学、电工学、工程制图、水利施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密切关联。发展概况公元前2000多年以来,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等国家先后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和水工建筑物,以满足防洪、灌溉、排水、航运和居民供水等方面的需要。在中世纪前,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水工建筑物的修建主要依靠经验。 17世纪,特别是19世纪以来,①在水文学方面,发展了量测技术和统计分析理论;②在水力学方面,提出了水流连续方程、水流能量方程、水流动量方程及渗流方程,获得了有关水头损失的大量试验和观测资料;③在工程力学方面,发展了材料力学、杆件系统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④在土力学方面,发展了土的固结理论、抗剪强度理论和土压力理论;⑤在工程结构和工程材料方面,开发了水泥、混凝土等新材料,发展了钢筋混凝土和钢木结构的设计理论。随着这些基础学科和测量学、工程地质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等有关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经验来科学地规划、设计水工建筑物的综合性学科——水工建筑学逐步建立起来。在20世纪前期,美国E.魏哥曼著《坝的设计与施工》、美国W.P.克里盖尔等著《坝工学》、德国A.旭克列许著《水利工程学》、苏联M.M.格里申著《水工建筑物》等一批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它们的问世,标志着水工建筑学正式形成一门内容丰富的、独立的学科。20世纪中期以后,水文分析理论、计算力学、实验水力学、断裂力学、岩土力学及测试技术等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兴起,使数值分析方法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后期,由于环境水利学科的兴起,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成为水工建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碾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土工织物等新材料和施工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使水工建筑物出现了新的结构型式和相应的设计理论。电子计算机应用与水工建筑物的规划设计相结合,形成了水工结构优化设计及结构可靠度分析等新的设计理论及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三S技术(即数字地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处于研究和使用中。上述各有关学科的兴起和发展,使水工建筑学在理论、计算、试验、观测等多方面都充实了新的内容,获得了新的研究手段。研究内容①研究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系统工程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等,以便正确进行水利工程的规划布置,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及保护周围环境不受水的有害影响的目的;②在开发利用新材料、新技术等的基础上,改进和提出水工建筑物新的结构型式、构造和地基处理方法;③充分利用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结构及计算机软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新成果和水工实践经验,研究改进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在满足建筑物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设计工作的水平和自动化程度;④研究自动控制及三S技术等在水工建筑中的应用,以提高水工建筑物的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理论分析。对水流现象和结构体系建立物理、力学方程,经合理简化,运用水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寻求近似解;或对边界比较简单的问题,运用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寻求精确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有限元等数值计算法,对材料性能和边界条件都比较复杂的情况,也可求得比较满意的解答,但在选用性能参数、建立本构关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2)模型试验。包括各种水工模型试验和各种结构模型试验,多用于解决边界条件复杂的问题,并有利于对水工建筑物的工作过程和破坏机理进行观测和分析。除上述物理模型试验外,随着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增强和普遍使用,数学模拟方法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它以其研究周期短、费用低的优势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原型观测。在建筑物内部埋设观测仪表,对建筑物的应力、应变、渗流等进行内部观测。同时,运用精密的量测手段,对建筑物的变位、变形进行外部观测,用以检查建筑物是否正常工作,检查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成果是否确切,并可作为提高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水平的依据。(4)经验总结。水工建筑物的运行工作条件比较复杂,通过对已建工程的总结,可获得十分宝贵的经验教训,丰富水工建筑学的内容。以上这些研究方法,常需配合使用,才能不断提高水工建筑学的水平,并在水工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实践中取得既安全又经济的成果。

以色列水利机构

  • 以色列政府负责水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农业与乡村发展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MARD)。其职责是管理国家灌溉、排水、供水、防洪和水土保持工作。具体由水土保持与排水局(Soil Conservation and Drainage Department)和水委员会(Water Commission)分管。水土保持与排水局负责制定地方级、区域级和国家级的污水利用以及保护土地资源、地表水、自然植被的规划;负责排水工程以防止农作区和已建房屋和其他建筑物遭受洪水的破坏。该局下辖23个排水管理局和8个牧场管理局,由这些管理局具体实施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计划。该局还设有绘图、土地和牧场勘测、水土保持规划、地区性与局部的排水、水库、牧场及应用研究等业务部门。水委员会负责国家供水工作,包括分配农业、工业和城市的用水量;主持新水源和集水工程的开发工作。水委员会下设水管理局,该局设有水文、工程、水利和水权等部门。以色列其他有关水利机构有:塔阿尔(Tahal)以色列水规划管理局(Israel Water Planning Authority)、梅戈罗特(Meqorot)水公司、自然灾害损失基金管理局(Natural Damage Fund)、阿格雷斯科(Agrexco)及阿格里德瓦(Agridev)水部门。另外与水有关的机构还有水文服务机构(Hydrological Service)、环境与水利工程中心(Environmental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Center)、环境研究与管理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and Management of the Environment)、土壤与水研究所(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土壤与水科学中心(Center for Soil and Water Sciences)、以色列水工程协会和以色列水工程应用中心等。

长江

  • 世界第三长河,中国第一大河,与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通称为中国七大江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崇明岛入东海(参见彩图Ⅰ—3)。支流伸展到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8省、自治区。长江流域面积180万km2,干流长6 397km,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Ⅰ—3 长江流域示意图 长江水系示意图 长江江源为青海省沱沱河(参见彩图Ⅰ—22),与南支当曲汇合后为通天河,继与北支楚玛尔河相汇,于玉树县接纳巴塘河后称金沙江,在四川宜宾附近岷江汇入后始称长江。长江在宜宾至湖北宜昌间,又称川江;从湖北的枝城到湖南的城陵矶段,又称荆江;江苏镇江以下因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今扬州)故亦名扬子江,国际上对长江普遍使用英文译名Yangtze River。 Ⅰ—22 长江源——沱沱河董保华摄 长江流域位置在24°27′~35°54′N,90°33′~122°19′E之间,跨越11个纬距,32个经距,呈东西长,南北短的流域形状。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并呈现三大阶梯状:一级阶梯包括青海南部高原、川西高原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一般海拔3 500~5000m;二级阶梯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鄂黔山地,一般海拔500~2000m;三级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海拔均在500m以下。长江流域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和丘陵盆地占84.7%,平原面积仅占11.3%,河流、湖泊和水库约占4%。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段,长约4 504km,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该河段落差大,峡谷深,水流湍急,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金沙江石鼓以下的虎跳峡(又称虎跳涧)是著名的峡谷(参见彩图Ⅰ—25),长16km,落差170m,山高谷深,高差达2 500~3000m,最窄处河宽仅30m,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峡谷;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西起重庆市奉节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长192km,河谷深1000~1 500m,具有修筑高坝的地形、地质条件。从宜昌到江西省湖口为中游段,长955km,流域面积68万km2。中游进入广大平原,河道比降变缓,与众多湖泊相连,其间主要支流清江,汉水,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鄱阳湖赣、抚、饶(鄱)、信、修五河也通过两湖汇入长江。从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段,长938km,流域面积12万km2。该段江宽水深,比降平缓,安徽省大通以下为感潮段,挟沙能力减弱,在江道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数十处江心沙洲,其中位于长江口的崇明岛,面积1 083km2,是中国最大的冲积岛,也是中国第三大岛。长江三角洲水网稠密,河湖纵横,是中国重要的稻谷和淡水鱼产地。太湖位于长江南岸三角洲。 Ⅰ—25 金沙江虎跳峡董保华摄 长江水系庞大,有支流7000余条,流域面积1000km2以上的支流有437条;流域面积1万km2以上的支流49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水、赣江等流域面积均在8万km2以上。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 100mm,长江口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9 760亿m3。干流总落差5 400m,干支流水力蕴藏量约268 GW,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为197GW。干支流通航河道3600余条,通航里程5.7万km。其中,1000t级以上航道3042km,500t级航道1596km,300t级航道2108km。长江干流宜宾新市镇以下2900km,可全年通行轮船,万吨海轮可直达南京,丰水期可抵武汉。可供养鱼的淡水面积190余万hm2,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鱼基地,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长江还拥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鱼类中华鲟、扬子鳄。2000年,全流域有人口4.27亿人,耕地2237万hm2,土质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5%左右,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的55%,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长江流域降水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汛期暴雨集中,易生洪涝;降水不能满足作物需水时,又导致旱灾。长江中下游经常发生洪水灾害,据历史记载,自西汉到清末(公元前206年~公元1911年)2000多年间,发生洪水灾害214次,平均10年一次。1921年以来,发生较大洪水共12次,其中1931、1935、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尤为严重。中下游平原,除受洪灾外,还常遭受渍涝灾害(参见长江洪水)。上游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中下游丘陵地区旱灾也很频繁(参见长江水利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综合治理长江,取得了很大成就。截至2000年,整修、加高加固荆江大堤、同马大堤、无为大堤等以及下游干流江堤3 600km,支堤、民堤约6万多km;修建了荆江分洪区、汉水杜家台分洪区、洪湖隔堤等大小40处分蓄洪区,安排分洪容量500余亿m3;进行了下荆江裁弯取直和中下游河道整治。1998年大水以后,沿江主要干堤进一步得到整修加固,为了消除重要堤防隐患,建设隐蔽工程。全流域已建成大中小水库4万余座,总库容1 500多亿m3,其中大型水库132座,总库容1 018亿m3;机电排灌站24万余处,装机9 350mW。20世纪末,荆江大堤约能防御10年一遇洪水,如利用荆江分洪工程,上荆江可防御40年一遇洪水。武汉市堤防、无为大堤等重要堤段能防御约20年一遇的洪水,运用分蓄洪区后,可防御1954年型洪水。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与堤防、蓄滞洪区和支流水库联合运用,遇100年一遇洪水,可不使用荆江分洪区,将改变长江中游防洪的被动局面。2000年流域内有效灌溉面积约1 49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2%;除涝面积约402万hm2,占易涝面积的85%。全流域已建和在建大中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42 700mW,年发电量1 912亿kW·h; 已建的大型水电站主要有:长江葛洲坝(2 715mW)、雅砻江二滩(3 300mW)、清江隔河岩(1200mW)、沅江五强溪(1200mW)、 汉水丹江口(900mW)和安康(800mW)、大渡河龚嘴(700mW)、白龙江宝珠寺(700mW)、乌江乌江渡(630mW)、大渡河铜街子(600mW)、乌江东风(510mW)、耒水东江(500mW)、赣江万安(500mW)、资水柘溪(447.5mW)、酉水凤滩(400mW)、白龙江碧口(300mW)等;正在建设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装机容量18 200mW,年发电量847亿kW·h。长江口正在建设深水航道工程。这些工程大都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其中,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个拦河水利工程,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电能,改善了三峡峡区下段的通航条件,而且在科研设计、施工管理方面,都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积累了经验。

埃及水利机构

  • 埃及政府负责水行政事务的主管部门是公共工程和水利部(Ministry of Public Works and Water Resources,mPWWR)埃及政府负责水行政事务的主管部门是公共工程和水利部(Ministry of Public Works and Water Resources,mPWWR)。最早成立于1844年,当时称为公共工程局,1864年改为公共工程管理局,以后称为公共工程部。1964年公共工程部改为灌溉部,1987年灌溉部改为公共工程和水利部。该部设有公共事务局、灌溉管理局、机械与电力管理局、公共勘测管理局、公共排水管理局、海洋保护管理局、高坝与阿斯旺高坝研究管理局、水研究中心、西奈北部开发实体等单位。公共工程和水利部的职能为:负责全国灌溉排水网及有关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规划和实施水资源开发工程,最佳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为农业、工业、生活、航运和发电等提供用水;负责埃及主要水源尼罗河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管理,包括尼罗河上的水库运行、维护和沿岸灌溉用水的分配;制定和实施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相关水政策,并制定实施国家农业排水网的相关政策,致力于保持土壤肥力和发展农业生产。埃及公共工程和水利部下属的水研究中心(Water Research Centre)水研究中心(Water Research Centre)成立于1975年,是埃及主要的水利研究机构。其研究领域包括水资源管理长期政策、水资源评价、灌溉排水技术、阿斯旺高坝建成后的影响等。水研究中心下设有11个研究所。

俄罗斯水利机构

  •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水利机构几经变化。解体后不久,在俄政府下成立了水利委员会。1995年10月将水利委员会和地质部门合并组建为自然资源部。2000年5月又将环境和林业部并入了自然资源部。至此除渔业外,全俄自然资源方面的一切事务统由自然资源部管理。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内设部长和两名第一副部长,一位第一副部长主管水利,另一位第一副部长主管地质。自然资源部内水利机构和职能为:供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局主管供水工作、水量平衡、水资源状况分析、全俄水籍管理工作、水质保护与恢复、边界水等;水利司主管防洪、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水系状况调节、水工建筑物观测、流域和地方水利事务协调等;水利发展与水资源再生局主管水利发展研究和预测、水利规划、流域管理协调等;另外成立申请用水与发放用水许可证管理处,负责用水审批和用水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自然资源部水利方面下设上伏尔加河、中伏尔加河、下伏尔加河、莫斯科河、卡马河、别尔斯克河、顿河、涅瓦河—拉多什湖水系、西里海、库班河、乌拉尔河、德汶斯克—伯绍拉水系、叶尼塞河、安加拉河—贝加尔湖水系、上鄂毕河、阿穆尔河、亚速海水系等流域管理局,负责各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以及流域内水库的运行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此外,该部还直接领导全俄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研究总院(有9个分院),负责全俄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的科学研究以及有关工程的设计工作。

尼罗河

  • 世界第一长河,非洲东北部的一条重要国际河流。尼罗河南北流向纵贯非洲东北部,注入地中海。上源为卡盖拉河,源于布隆迪南部山区,北流至坦桑尼亚、卢旺达、乌干达三国交界处,再向东流入维多利亚湖。自湖的北端流出后称维多利亚尼罗河。北流进入基奥加湖,出口后西流经卡巴雷加瀑布,入艾伯特湖。湖的北端出口为艾伯特尼罗河。北流至尼穆莱,接纳右岸支流阿苏瓦河后,进入中游,称白尼罗河。白尼罗河沿东非裂谷北流,河谷狭深,多急滩瀑布。自博尔往北,流经平浅的沼泽盆地。出盆地后,接纳右岸支流索巴特河,再流至喀土穆,与右岸来的青尼罗河汇合后称尼罗河,进入下游地区。再北流接纳右岸支流阿特巴拉河后,直到河口无旁侧支流汇入。尼罗河全长6 671 km,流域面积287万km2,干支流流经布隆迪、坦桑尼亚、卢旺达、乌干达、肯尼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等9个国家(见图)。 尼罗河水系示意图 尼罗河自苏丹的喀土穆至埃及的阿斯旺河段为沉积岩区,河谷狭窄,共有6处瀑布,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尼罗河在阿斯旺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40亿m3,即为尼罗河的总水量,因为自然地理影响,尼罗河水量自南向北递减。埃及于1902年建有老阿斯旺水库。1970年,在老阿斯旺水库上游7 km处建成坝高111m的阿斯旺高坝,形成库容为1 689亿m3的纳赛尔水库,装机容量2 100 MW,每年可提供740亿m3稳定水量为埃及、苏丹所引用。阿斯旺以下,河谷展宽,至纳贾哈马迪一带河宽约16 km。开罗以下分成许多支汊流入地中海,尼罗河三角洲平原面积2.5万km2,地势平坦,河渠纵横。尼罗河流域东南部为埃塞俄比亚高原,年降雨量1 000~1 500 mm,是尼罗河流域最重要的降雨中心,为尼罗河干流提供了89%的年径流量。每年7~9月为“大雨期”,10月至翌年2月为干季。尼罗河干流上游地处赤道两侧,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 200~1 300 mm。从尼穆莱向北,雨量递减,雨季缩短。尼罗河穿过苏丹中南部,从热带稀树草原过渡到半荒漠区,年降水量也从蒙加拉的946 mm,减至喀土穆的167 mm。由于沼泽广泛分布,蒸发量大,水量损失严重。从喀土穆往北,降雨量急剧减少,至开罗年降雨量不足25 mm。自开罗至河口,由于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年降雨量逐渐增加至200 mm。从喀土穆至河口,河流穿过热带沙漠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是一个径流上完全依靠上游补给的沙漠失水区。入海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10亿m3,其中60%来自青尼罗河,32%来自白尼罗河,8%来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来水所占比例有很大变化。在洪水期,青尼罗河占68%,白尼罗河占10%,阿特巴拉河占22%;在枯水期,青尼罗河占17%,白尼罗河占83%,而阿特巴拉河无径流汇入。水资源的这种季节变化,与各河流域的降水特点有密切关系。尼罗河三角洲是古埃及文明的发祥地,是现代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人民即利用尼罗河洪水漫灌农田,对埃及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初乌干达、苏丹、埃及等国开始在尼罗河干支流上修建各种水利工程,并逐渐改进灌水措施。尼罗河流域已有大型水闸7座、大坝10座,水电装机容量2 901 MW,全流域灌溉面积454.8万hm2,主要分布在埃及和苏丹两国。阿斯旺以下和上中游的许多河段可通航。